新餘國科的前身江西鋼絲廠發展有過輝煌,但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發展,與許多國有軍工地方企業一樣,企業的發展也陷入了困境。特別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起,企業經濟效益逐年下滑,企業一度處於資不抵債的困境,全廠上下人心惶惶,職工紛紛外出尋找出路,企業處於風雨飄搖之中,2002年以廠長金衛平同誌為首的管理團隊,臨危受命,麵對困局,用他們的智慧和膽魄以及對企業強烈的責任擔當,帶領企業浴火重生,闖出了一條新路,經過10餘年時間的艱苦努力,使企業一舉扭虧為盈,生產經營躍上新台階,產品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科技創新總體進展順利,改革改製有了新突破,經濟效益、職工收入獲得新增長,各項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巨大成就, 主要經濟指標均創下了曆史最高紀錄。
企業堅持改革創新,擔當實幹,攻堅克難,推動了國有企業深化改革,提高了國有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確保了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做強做優做大了國有企業,譜寫國企改革發展新篇章,將一個瀕臨倒閉的國有省屬地方軍工企業打造成明星企業,從參與組建國泰集團股份上市(2019年02月13日在上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碼603977)到新餘國科公司上市(2019年02月13日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股票代碼300722),企業呈現出生機勃勃、創新發展的局麵,書寫了省屬國有企業發展史上的精彩篇章。

企業搬遷至新餘市嶺泉第二次創業廠大門
在安福的山溝裏艱苦創業
新餘國科、國泰集團重要子公司江西新餘國泰特種化工有限公司的前身江西鋼絲廠(又名國營九三九四廠),第三廠名江西爆破器材廠,隸屬於江西省國防科學技術工業辦公室、歸口於兵器工業部(2014年6月底移交江西省國資委並委托省政府投資平台江西大成國有資產經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管理),是省屬地方軍工企業,係火工品生產專業工廠。
1965年上半年,江西省委、省政府根據中央部署和有關國防工業建設“靠山、分散、隱蔽”的六字方針,選定在距安福縣城西南六十多公裏遠的陳山溝內興建幾個三線單位,其中之一為火工品生產專業廠——即後來定名的江西鋼絲廠。
1965年上半年,江西省委、省政府根據中央部署和有關國防工業建設“靠山、分散、隱蔽”的六字方針,選定在距安福縣城西南六十多公裏遠的陳山溝內興建幾個三線單位,其中之一為火工品生產專業廠——即後來定名的江西鋼絲廠。


圖為老廠的辦公樓,是一幢兩層的小平房大山深處的老廠工房
為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積極投身國防建設,來自全國四麵八方的專家學者和技術工人們,放棄城市的優越生活條件,滿懷報效祖國、支援國家軍工建設的理想和熱情,來到山高林密,交通極為不便的陳山溝。“當時的陳山溝就是一座荒山,到處都是樹,生活物質奇缺,連路都沒有,我們先開路,才能把機器設備運進山裏。工人們硬是靠著小推車、鐵鏟,把大山挖出一條路來,又填平了地形,不然廠房都蓋不起來。”退休老領導謝劍平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仍然感慨良多。

圖為老廠家屬樓,坐落在深山密林中
企業興建之初,基本建設按照先道路、再工房、後宿舍和生活福利設施的原則進行,第一代建設者們一直在十分困難的生活環境中籌建工廠,他們寒冬臘月穿單衣、打赤腳,肩扛手提,用極為簡陋的工具建設工廠;他們點煤油燈,住自建的“幹打壘”。他們一路披荊斬棘,風雨兼程,培育了工廠“團結務實,開拓奉獻,拚搏進取,優質高效”的企業精神,隻用了不到四年時間就實現了順利投產,同時還建起了生活區,食堂、哺乳室、單身職工宿舍、辦公大樓、托兒所、澡堂、消防隊、職工醫院、影劇院、廣播站、招待所、理發室、冰棒房、圖書館等一應俱全,在一片荒山老林中創造了奇跡,職工最多時達到2400餘人。至1969年,國家投資295.15萬元,建成生產工房近20000平方米,投資107.03萬元,建成宿舍12020平方米和其他福利設施4662平方米。
從大山深處到新餘再出發
隨著企業生產逐步走上正軌,規模不斷擴大,山區道路交通的短板和信息的閉塞問題也漸漸暴露出來,為了適應企業發展的形勢,滿足發展需求,在改革開放新形勢下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從八十年代初開始,從上級主管部門到廠領導、職工群眾就表現出搬遷工廠的意向。

圖為企業第二次創業新餘廠址概貌
1983年1月,省國防科學技術工業辦公室決定將九三九四廠的新餘河下倉庫劃歸工廠,其中就包含有工廠搬遷的總體考慮,1983年4月,工廠向當時的新餘縣人民政府遞交“關於我廠在河下地區建設火工品生產基地的報告”。1984年1月,工廠正式向省國防科學技術工業辦公室呈送“關於我廠為解決嚴重危及安全生產與發展申請搬遷的報告”。1984年3月,國家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綜合計劃部同意工廠搬遷到新餘市西郊建設,其中建設資金由工廠自籌,建設用土地指標由省裏解決。經過六年多年的艱苦努力,工廠完全靠自籌資金於1990年2月搬遷到新餘市西郊河下鄉嶺泉村虎頭山,開始了新的創業。

圖為企業第二次創業廠區正大門
一個在山高林密的地方建成生產生活區,並已安穩下來,生產生活都有條不紊的企業,要再次整體搬遷到另一片荒山野嶺去建設新廠房、新生活區,開啟一段新的征程,是需要巨大勇氣和毅力的。“當時麵臨的主要困難是資金問題,因為上麵規定了資金隻能自籌,其他的生產設備、生活設施的搬遷倒沒覺得有多困難,那時我們都有一股子勁,全體職工心很齊,精氣神很足,為了企業的發展,再苦再累都不怕。”退休老領導黃演瑉回憶道。

圖為企業搬遷至新餘市城西嶺泉村的辦公大樓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在新餘市城西嶺泉村嶺的建設場地,鋼絲廠人麵對的是一座砂石遍地的荒山,一切重來,但在困難麵前,鋼絲廠人沒有畏懼,沒有退縮,而是繼續發揚“團結務實,開拓奉獻,拚搏進取,優質高效”的企業精神,再次在荒山上創造了工業建設的奇跡,老廠裏麵有的,新廠裏一樣不少,而老廠裏麵沒有的,新廠裏也有了。

圖為企業生活區
企業原退休領導黃演瑉回憶說,工廠生活區的一個籃球場,就是鋼絲廠幹部職工利用休息時間平整出來的,都是義務勞動,不講報酬,鋼絲廠職工家屬在業餘時間經常組織體育比賽,每逢重大節假日,廠裏就會舉辦文藝彙演,場麵相當熱鬧,職工家屬的精神文化生活豐富多彩,生活比山溝裏好多了。

企業自建的足球場

企業生活區的體育運動設施
艱苦創業奠基石,勵精圖治謀發展。經過數代軍工人的無私奉獻和市場經濟的大浪淘沙,從江西鋼絲廠發展起來的澳门太阳城官网已發展成為一家從事軍民用特種器材、人影裝備、氣象設備等產品研製、生產的軍民結合型企業;江西新餘國泰特種化工有限公司已發展成全省唯一一家民用起爆器材生產企業。企業於1990年被國務院授予國家二級企業,1994年經國家六部委審定為國家大型二檔企業,是國防科工委的軍品生產、科研許可證和知識產權試點單位,2002年以來連續十餘年榮獲江西省優秀企業、新餘市優秀企業、江西省國防科技工業先進單位等稱號。
從改製到上市的華麗轉身
2005年,江西省屬地方軍工企業改製被中央、省委省政府提上了議事日程,江西鋼絲廠在省國防科學技術工業辦公室的精心指導下,按照“職工安置一步到位,關閉破產改製分步實施”的總體思路,一方麵一次性將原在崗職工1568人、離退休人員818人進行妥善安置,員工身份全部進行了置換;另一方麵將學校、醫院、民爆器材檢測中心成建製地移交政府,對工廠生產生活區的水電進行改造,組建了袁河街道辦鋼絲廠社區居委會承接企業的社會化管理職能,一係列的改製措施讓工廠輕裝上陣,為建立現代企業製度和公司上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企業國有企業職工身份置換後,公司定員定崗,實施全員競聘上崗,建立起新型和諧的勞動關係,幹部能上能下,職工能進能出,一係列的激勵機製,大大激發了全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新性,企業取得較快速度的發展,員工也受益匪淺,2006年以來的10餘年間職工工資收入增長都在20~30%左右,職工年平均收入高於國內同行業和本地區的平均水平,實現了企業發展和職工幸福生活的高度和諧。
2008年,根據江西省國防科學技術工業辦公室有關文件精神,江西鋼絲廠下設了澳门太阳城官网(簡稱“新餘國科”)和江西新餘國泰特種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新餘國泰”)。同時,新餘國泰公司從江西鋼絲廠剝離加入江西國泰民爆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江西國泰”),成為其子公司(2019年02月13日隨總公司一並在上交所成功掛牌上市)。新餘國科(2019年02月13日由“江西新餘國科科技有限公司”整體更名為“澳门太阳城官网”,2017年11月 10 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首發上市)通過資產重組下設新餘國科特種裝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特裝公司”)、新餘國科氣象技術服務有限公司2家全資子公司和新餘國科北京分公司,現有員工590餘人。
企業國有企業職工身份置換後,公司定員定崗,實施全員競聘上崗,建立起新型和諧的勞動關係,幹部能上能下,職工能進能出,一係列的激勵機製,大大激發了全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新性,企業取得較快速度的發展,員工也受益匪淺,2006年以來的10餘年間職工工資收入增長都在20~30%左右,職工年平均收入高於國內同行業和本地區的平均水平,實現了企業發展和職工幸福生活的高度和諧。
2008年,根據江西省國防科學技術工業辦公室有關文件精神,江西鋼絲廠下設了澳门太阳城官网(簡稱“新餘國科”)和江西新餘國泰特種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新餘國泰”)。同時,新餘國泰公司從江西鋼絲廠剝離加入江西國泰民爆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江西國泰”),成為其子公司(2019年02月13日隨總公司一並在上交所成功掛牌上市)。新餘國科(2019年02月13日由“江西新餘國科科技有限公司”整體更名為“澳门太阳城官网”,2017年11月 10 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首發上市)通過資產重組下設新餘國科特種裝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特裝公司”)、新餘國科氣象技術服務有限公司2家全資子公司和新餘國科北京分公司,現有員工590餘人。

圖為新餘國科北京分公司正式開業現場
2018年4月下旬新餘國科北京分公司正式開業, 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金衛平和原中國氣象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許小峰共同揭牌儀式現場
新餘國科是江西鋼絲廠在主輔分離、職工安置的基礎上,以軍品、特種器材、人影裝備與氣象設備的經營性業務、資產、人員改製組建的新型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5月設立,主營火工品及其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同時開展軍品和民品業務,致力於發展軍民融合產業。2017年11月 10 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首發上市(股票代300722),成為江西省國資係統第一家創業板上市公司,同時也是全國火工品行業、人影和氣象行業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企業原隸屬於江西省國防科工辦,2014年6月移交江西省國資委並委托省政府投資運營平台江西大成國有資產經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管理。
新餘國科是江西鋼絲廠在主輔分離、職工安置的基礎上,以軍品、特種器材、人影裝備與氣象設備的經營性業務、資產、人員改製組建的新型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5月設立,主營火工品及其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同時開展軍品和民品業務,致力於發展軍民融合產業。2017年11月 10 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首發上市(股票代300722),成為江西省國資係統第一家創業板上市公司,同時也是全國火工品行業、人影和氣象行業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企業原隸屬於江西省國防科工辦,2014年6月移交江西省國資委並委托省政府投資運營平台江西大成國有資產經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管理。

圖為新餘國科仙女湖區新廠區辦公大樓

圖為新餘國科新廠區1201工房自動化生產線
新餘國科的軍、民用產品合計有300多個品種,其中軍品有軍用火工品、軍訓器材、氣象探空火箭等類別的200餘個產品,廣泛用於我國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以及公安、武警的武器裝備中;民品有人工影響天氣燃爆器材、人工影響天氣專用裝備、氣象設備、特種裝備、特種器材5個大類100個產品,主要用於人工影響天氣、氣象探測和環境監測事業。新餘國科及全資子公司新餘特裝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擁有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級工程研究中心、省級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省勞動模範創新工作室等多個科技創新平台;擁有軍委裝備發展部(原總裝備部)頒發的裝備承製單位注冊證書、國防科工局頒發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國防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單位保密資格審查認證委員會頒發的武器裝備三級保密資格資質、中國新時代認證中心頒發的武器裝備質量體係認證證書等資格、資質。

2019年02月13日新餘國科黨委書記、董事長金衛平在上市儀式上致辭
砥礪奮進 開創新時代創新發展新局麵
新餘國科自2008年5月成立以來,在上級主管部門正確領導下,公司領導班子和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五十多年的軍工血脈、星火相傳,曆經十年的櫛風沐雨、砥礪前行,靠著頑強進取的精神和百折不撓的意誌,走過了“創業、搬遷、上市”三個階段的光輝曆程,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公司的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軍工核心能力進一步增強,各項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經濟規模、經濟效益和員工收入穩步增長,職工的幸福感和歸屬感不斷增強,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和政治文明同步發展。公司主動適應新時代,持續改革創新,攻堅克難,取得了一係列新成就,科技成果累累、軍民融合、兩化融合成績斐然,異地搬遷全麵完成,公司股份上市……。
科技創新成果顯著。新餘國科及子公司特裝公司先後取得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擁有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級工程研究中心、省級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省勞動模範創新工作室等多個科技創新平台,為公司的發展提供了基礎性保障,公司先後榮獲國家、省、部級科技獎勵十餘項,獲得了國家專利44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9項,這些專利和技術均轉入了產業化或在企業應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軍民融合成績斐然。新餘國科堅持“軍民並重、軍民融合”的發展方針,形成了“軍民並重、軍民融合、兩翼齊飛”的發展局麵。公司將軍工技術轉為民用,開發了防雹增雨火箭彈等係列化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裝備和氣象設備產品,成為支撐企業發展的新經濟增長點,獲得了中國專利優秀獎、江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在第一屆國家舉辦軍民融合高技術成果展上與21家中央軍工企業集團、高校、研究院同台展出,這些軍民融合技術和成果廣泛用於國家重大活動的氣象保障和服務,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2009年國慶六十周年閱兵式、2015年紀念抗戰70周年閱兵式、第十一屆全運會、2016年G20杭州峰會和2017年慶祝建軍90周年閱兵式等氣象保障活動中書寫了精彩篇章,受到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和認可,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兩化融合取得了新進展。新餘國科被工信部列為國家信息化和工業化兩化融合管理體係貫標試點企業,以實施工信部批準的民爆信息化提升建設項目為契機,全麵啟動和運行了ERP、OA、HR、一卡通、視頻監控等信息化管理項目,加快了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裝備信息化技術改進及軟件類產品開發,兩化深度融合管理體係通過了認證,通過打造“基於生產計劃的進銷存管控能力”、“安全生產集中監控能力”等信息化環境下五大新型能力,促進了公司信息化和工業化兩化深度融合,提升了公司在人影、氣象環境領域的市場競爭力,使公司在產品技術水平、質量水平、服務水平始終處於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為公司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異地搬遷全麵完成。新餘國科克服了資金短缺、時間緊、任務重等巨大困難,實現了異地搬遷、老廠區拆遷的“兩推進”以及邊生產、邊搬遷的“兩不誤”,2016年6月底,公司異地搬遷全麵完成並在新廠區投入生產,產品質量穩定,大大地提升了企業科研、生產能力、本質安全性、信息化水平,促進了企業的綜合能力全麵提升。
公司成功上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政府各部門和上級主管單位的關懷幫助下,新餘國科經營業績穩步增長,產業蓬勃發展,持續規範運作,全力推動股份上市,於2017年11月 10 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首發上市(股票代碼:300722),成為江西省國資係統第一家創業板上市公司,同時也是全國軍用火工品行業、人影、氣象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
未來發展再鑄新輝煌。新餘國科將堅持以火工煙火技術為核心,軍民並重、軍民融合的發展戰略。在軍品方麵重點開發高精尖、高附加值新型軍用火工產品、國家高新工程項目和重點武器型號配套項目,以及開發係列軍事訓練器材、軍事氣象探空火箭產品滿足軍事領域的特殊需求之外,民品方麵重點開發各種新型人影燃爆器材、新型人影作業設備和氣象裝備,不斷完善和提升人影和氣象裝備軟件及集成產品的技術水平。未來要突出人工影響天氣係統工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指揮平台、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裝備信息管理係統(物聯網)等多方麵的建設,進一步拓展到氣象環境監測等重點軍民融合領域,引領了行業的技術進步,成為國內骨幹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裝備企業,在人工影響天氣和氣象裝備領域,走係列化、信息化、工程化發展道路,為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和人工影響天氣、氣象探測和生態環境監測等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領域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2018年,新餘國科全麵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將圍繞以“把公司打造成為高科技軍民結合型企業”為目標,緊跟國家實施的“軍民深度融合”、“兩化深度融合”、“一帶一路”等重要發展戰略,以黨建為引領,全麵統籌生產經營工作,推動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勇於創新,紮實工作,全麵推進“募投項目、整合並購、生產經營、科技創新”重點任務的落實,站在企業上市後新的起點上全力推動公司第三次創業,開啟新時代新餘國科創新發展新局麵,為打造國企改革“江西樣板”做出新的更大貢獻。(鄧濤)
科技創新成果顯著。新餘國科及子公司特裝公司先後取得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擁有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級工程研究中心、省級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省勞動模範創新工作室等多個科技創新平台,為公司的發展提供了基礎性保障,公司先後榮獲國家、省、部級科技獎勵十餘項,獲得了國家專利44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9項,這些專利和技術均轉入了產業化或在企業應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軍民融合成績斐然。新餘國科堅持“軍民並重、軍民融合”的發展方針,形成了“軍民並重、軍民融合、兩翼齊飛”的發展局麵。公司將軍工技術轉為民用,開發了防雹增雨火箭彈等係列化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裝備和氣象設備產品,成為支撐企業發展的新經濟增長點,獲得了中國專利優秀獎、江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在第一屆國家舉辦軍民融合高技術成果展上與21家中央軍工企業集團、高校、研究院同台展出,這些軍民融合技術和成果廣泛用於國家重大活動的氣象保障和服務,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2009年國慶六十周年閱兵式、2015年紀念抗戰70周年閱兵式、第十一屆全運會、2016年G20杭州峰會和2017年慶祝建軍90周年閱兵式等氣象保障活動中書寫了精彩篇章,受到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和認可,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兩化融合取得了新進展。新餘國科被工信部列為國家信息化和工業化兩化融合管理體係貫標試點企業,以實施工信部批準的民爆信息化提升建設項目為契機,全麵啟動和運行了ERP、OA、HR、一卡通、視頻監控等信息化管理項目,加快了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裝備信息化技術改進及軟件類產品開發,兩化深度融合管理體係通過了認證,通過打造“基於生產計劃的進銷存管控能力”、“安全生產集中監控能力”等信息化環境下五大新型能力,促進了公司信息化和工業化兩化深度融合,提升了公司在人影、氣象環境領域的市場競爭力,使公司在產品技術水平、質量水平、服務水平始終處於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為公司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異地搬遷全麵完成。新餘國科克服了資金短缺、時間緊、任務重等巨大困難,實現了異地搬遷、老廠區拆遷的“兩推進”以及邊生產、邊搬遷的“兩不誤”,2016年6月底,公司異地搬遷全麵完成並在新廠區投入生產,產品質量穩定,大大地提升了企業科研、生產能力、本質安全性、信息化水平,促進了企業的綜合能力全麵提升。
公司成功上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政府各部門和上級主管單位的關懷幫助下,新餘國科經營業績穩步增長,產業蓬勃發展,持續規範運作,全力推動股份上市,於2017年11月 10 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首發上市(股票代碼:300722),成為江西省國資係統第一家創業板上市公司,同時也是全國軍用火工品行業、人影、氣象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
未來發展再鑄新輝煌。新餘國科將堅持以火工煙火技術為核心,軍民並重、軍民融合的發展戰略。在軍品方麵重點開發高精尖、高附加值新型軍用火工產品、國家高新工程項目和重點武器型號配套項目,以及開發係列軍事訓練器材、軍事氣象探空火箭產品滿足軍事領域的特殊需求之外,民品方麵重點開發各種新型人影燃爆器材、新型人影作業設備和氣象裝備,不斷完善和提升人影和氣象裝備軟件及集成產品的技術水平。未來要突出人工影響天氣係統工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指揮平台、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裝備信息管理係統(物聯網)等多方麵的建設,進一步拓展到氣象環境監測等重點軍民融合領域,引領了行業的技術進步,成為國內骨幹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裝備企業,在人工影響天氣和氣象裝備領域,走係列化、信息化、工程化發展道路,為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和人工影響天氣、氣象探測和生態環境監測等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領域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2018年,新餘國科全麵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將圍繞以“把公司打造成為高科技軍民結合型企業”為目標,緊跟國家實施的“軍民深度融合”、“兩化深度融合”、“一帶一路”等重要發展戰略,以黨建為引領,全麵統籌生產經營工作,推動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勇於創新,紮實工作,全麵推進“募投項目、整合並購、生產經營、科技創新”重點任務的落實,站在企業上市後新的起點上全力推動公司第三次創業,開啟新時代新餘國科創新發展新局麵,為打造國企改革“江西樣板”做出新的更大貢獻。(鄧濤)